新聞

中國碳交易放緩 專家點出市場兩大關鍵阻礙

EN

氣候專家指出,數據品質不佳和供給短缺仍是中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ETS)面臨的主要障礙。作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中國ETS過去一年碳價疲弱,而且交易量不如預期。

根據專家說法,隨著新增加的碳排放配額及中國暫停的自願性碳市場──國家認證減排量(CCER)重新啟動,預計中國碳市場將在今年底出現更多流動性。然而,受到政府監管影響,碳價仍將相對較低。

根據負責監管中國ETS的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中國ETS在7月16日結束了第二年的運作,碳排放配額累計交易量達2億3,990萬公噸,市值110.3億人民幣。

金融市場數據供應商路孚特(Refinitiv)碳分析師譚琭玥指出,「中國ETS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延後了重要政策,並為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基本數據不透明,以及測量、報告和查證(MRV)問題。」

與第一個交易年相比,中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交易活動在第二年放緩。從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14日最後一個交易日,僅交易了4,509萬公噸的碳排放額,相應市值約25.4億人民幣。這代表有超過80%的交易量和市值來自第一個交易年。

中國ETS碳價在第二年最後一個交易日7月14日,收在每公噸60元人民幣,相比之下,2021年7月16日首個交易日的價格為每公噸51.23元人民幣,低於路孚特在2021年預測的每噸65元。

中國ETS目前涵蓋中國電力產業2,532個排放單位,在2022年占了約47億公噸的碳排放,並持續面臨低價和交易疲軟。這阻礙了這個全球最大碳排放國,實現在206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中國生態環境部官員已強調,該國發電廠和諮詢公司存在廣泛的數據造假問題,使排放單位偽造排放數據。根據中國官媒,中國ETS原本預計在去年擴大至水泥業和鋁業,但由於數據品質問題已延後至最快今年。

譚琭玥指出,中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目前的設計,在分配排放配額上不收取費用,並缺乏像歐盟ETS那樣的配額拍賣機制,導致中國ETS流動性不足且效率低落。

根據非政府組織「環境保護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ce Fund, EDF)碳市場主管Liu Hongming,市場拓展將是中國ETS在2023年的首要任務之一,重新啟動期待已久的CCER計畫也有助提升市場流動性。EDF為中國發行國家碳市場持續提供諮詢。

根據EDF本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預計碳價將在2025年達每公噸87元人民幣,2030年達每公噸130元,並在本世紀中以前達每噸239元。這項調查訪問了中國ETS 465名利害關係人,包括政府官員、業界人士、主要碳排放者、研究機構和提供碳市場相關服務公司。

不過,其他人認為在中國當局的排放配額管理和排放目標下,碳價仍將保持在低價位。香港諮詢公司WaterRock Energy Economics負責人Lucas Zhang Liutong談到,「中國政府已表示,碳市場只是他們用來使中國經濟脫碳的工具之一,因此他們不會以高碳價來激勵投資。」

相關主題
碳排企業急買碳權 中國碳價創新高
歐洲加速能源轉型 碳價或隨之走跌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