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AI帶動資料中心需求,中華電信、伊頓如何用科技解方馴服吃電怪獸?

高耗能的AI資料中心宛如「吃電怪獸」,企業急需提高能源效率的解決方案。(圖片來源:iStock)

人工智慧(AI)熱潮帶動資料中心需求增加,Google、特斯拉等科技巨頭近日都宣布擴建海外資料中心。然而,AI運算高耗電且資料中心壽命長達十年,要實現淨零排放挑戰不小。《DIGITIMES》22日舉辦「資料中心的綠色奇機」論壇,分享電信龍頭中華電信、不斷電系統(UPS)大廠伊頓企業,如何透過能耗管理達成減碳目標。

瞄準亞洲資料中心市場,中華電信「綠能IDC計畫」拚2030年全綠電

中華電信看好亞洲地區資料中心的未來需求,近年來積極發展網路資料中心(IDC),並在今(2024)年的法說會上宣布投入大筆支出建設IDC和海底電纜。

中華電信高級工程師薛人豪指出,雖然目前全球資料中心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但根據國際研究機構OVUM數據,亞洲地區的資料中心數量增長最快,從2019年的16.9%上升到2023年的20.7%,如今亞洲已成為全球資料中心數量第三多的地區。

進一步觀察亞洲地區,資料中心數量前五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印度、中國、日本、香港和新加坡,台灣則排名第九。薛人豪解釋,土地和人口不占優勢的新加坡和香港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其豐富的海纜資源。全球超過95%的網路流量依賴海底光纜傳輸。薛人豪說,「有了網路資源才會有機房,企業通常根據海纜資源來判斷一個地區的未來發展潛力。」

中華電信高級工程師薛人豪說明「綠能IDC計畫」階段性目標。(攝影:許祖菱)

除了在國內外積極投資海纜建設外,中華電信在IDC的節能減碳技術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薛人豪表示,2020年中華電信資訊技術分公司的用電盤點顯示,當年度總用電量約為1.77億度電,其中IDC機房耗電量占了近八成。

為了應對資料中心淨零挑戰,中華電信自2020年起推行「綠能IDC計畫」。薛人豪提到,截至2023年,IDC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已從初期的0%提升至21%,並持續朝著2030年實現RE100(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邁進。同時,中華電信為機房引入了多種冷卻散熱解決方案,供業者根據其耗電量選擇合適的方式,如下吹式空調、風牆空調或直接液冷等方案。

數位孿生技術助攻,伊頓打造資料中心最佳能效管理平台

曾與戴爾(DELL)和輝達(Nvidia)合作的智慧動力管理公司伊頓(Eaton)也分享了綠色機房的節能策略與AI的管理趨勢。伊頓產品行銷與應用協理江嘉倫表示,伊頓的核心優勢在於提供直覺化的工業管理介面,使營運單位即使不在機房現場,也能即時監控纜線、能耗和維運狀態。

伊頓為何有自信能達成機房最佳能效規畫?江嘉倫解釋,秘訣在於其開發的「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這項技術通過物聯網(IoT)感應器和網路,將現實世界的狀況完全映射到數位環境,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同步的數位模擬「雙胞胎」。

伊頓產品行銷與應用協理江嘉倫解釋「數位孿生」技術如何助力資料中心管理。(攝影:許祖菱)

江嘉倫以宜家家居(IKEA)的虛擬裝潢服務為例,解釋了數位孿生技術的應用。她指出,IKEA能夠在虛擬家居環境中「放入」家具,是因為擁有家具的完整數據。同樣地,伊頓推出的開放式管理平台「Brightlayer Data Center Suite」也基於同個概念,透過建立數據機的完整資料與實際體積,為業者提供虛擬機房服務,在機房還沒蓋出來就能詳細規劃能源、空間使用。

江嘉倫指出,伊頓的單一管理平台能有效解決資料中心常見痛點,不僅能執行資產生命週期管理、容量規劃和能源優化,還能提供資料洞察、優化資料中心性能管理、分散式IT性能管理及電源監控系統,通過整合不斷電系統(UPS)與儲能設施的二合一,優化企業的供電成本,減少了營運維護費用和廠房使用空間。

AI技術是資料中心管理升級的關鍵。江嘉倫提到,伊頓正在開發AI功能,規劃在降低機房感應器數量和能耗的同時,實現資料中心的預測性維護,這些技術創新將進一步提升資料中心的營運效率,符合淨零目標及永續規範。

《DIGITIMES》22日舉辦「資料中心的綠色奇機」論壇,邀集資料中心技術領先業者包括中華電信、伊頓、施耐德電機、AWS、Pure Storage、VERTIV等十多家公司。(攝影:許祖菱)

相關主題
世銀2024碳定價報告出爐,台灣首次入列!全球碳費收入首破千億美元大關
微軟承諾2030年負碳排,至今不減反增,下一步如何要求供應商?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