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加拿大碳捕集補貼害的?殼牌遭控販賣「幽靈碳權」

EN

殼牌遭指控販售幽靈碳信用(圖片來源:iStock)

全球能源巨擘「殼牌」遭指控,透過加拿大碳捕集計畫販售「幽靈碳信用」,不但額外進帳2億加幣(約新台幣47億元),實際捕獲量還只有對外宣稱的一半。

分析師批評:碳信用不具減碳效益

加拿大綠色和平最新報告「吹牛銷售」(Selling Hot Air)揭露,殼牌在2015至2021年間,取得亞伯達省碳捕集計畫的「隱性補貼」,也就是每捕獲一噸碳可獲得兩噸的碳信用,截至目前殼牌已賣出相當於570萬噸不具減碳效益的碳信用。

該環團資深能源分析師史都華(Keith Stewart)表示,「出售沒有減碳作用的碳信用是最糟糕的吹牛,擺明會讓氣候變遷惡化。」

加拿大自然資源(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s)、帝國石油(Imperial Oil)、森科能源(Suncor Energy)、美國能源大廠雪弗龍(Chevron)、康菲(ConocoPhillips)都是殼牌碳信用的大型買家。

加拿大油砂業唯一碳捕集設施,9成補貼納稅人負擔

根據環團取得的資料,殼牌位於亞伯達省埃德蒙頓市(Edmonton City)的奎斯特計畫(Quest)在2015年啟用,是目前該國油砂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碳捕集設施。

報告指出,奎斯特碳捕集計畫從啟用至今,獲得加拿大聯邦政府和省政府補助金約7.77億加幣(約新台幣184億元),如果加上「幽靈碳信用」的價值,相當於該計畫成本的93%都由加拿大納稅人負擔。

史都華表示,「儘管這一切都是合法的,但不代表是正確的。那些造成污染、獲利最多的單位必須被究責。」

殼牌的幽靈碳信用爭議,加深外界對於碳捕集成本太高的疑慮。加拿大獨立發電商「資本電力」(Capital Power)在5月初宣布,暫緩在埃德蒙頓市、規模24億美元(約新台幣777億元)的碳捕集計畫,理由是經濟效益不高。

加拿大環團「環境保護」(Environmenal Defence)認為,碳捕集不是必要、也沒有效果、還很昂貴,「減少二氧化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避免產生,而不是從空氣或煙囪中取出再注入地下」。

相關主題
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首破三成 中國成風光來源最大推手
Verra碳驗證標準獲ICVCM認可 專家看好碳市場迎正面訊號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