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變綠電!永豐餘啟用全台首座ROT綠能水廠,年發電640萬度、減碳逾7千噸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永豐餘)

永豐餘旗下豐川綠能科技與桃園市府宣布,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沼氣發電系統正式啟用。(圖片來源:永豐餘)

水資源再利用也能兼具綠能發電,永豐餘旗下豐川綠能科技與桃園市府15日宣布,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沼氣發電系統正式啟用,每年發電量約640萬度,成為全台首座且發電規模最大,以官方民間促參ROT模式(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的水資源中心轉型綠能中心案例,未來綠電也有機會販售企業、經處理再淨化廢水也可供送工業區。

水處理淨化升級為廢轉能,年減排逾7千噸

透過厭氧生物處理,將水中之COD(化學需氧量)有機質轉化為沼氣用於發電,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不僅能淨化民生及事業廢水,同時具備「創能、減廢、減碳」三重效益。

永豐餘指出,增設兩座各400kW的沼氣發電機,裝置容量共計800kW,每年發電量約640萬度、廠內污泥去化減量40%、減碳量超過7,000噸CO2e,所發電量更可併入台電電網供民眾使用。未來經處理再淨化的廢水,不僅達國家放流水標準,並可回送供需要的工業區使用。

永豐餘投控暨豐川綠能科技董事長葉惠青表示,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每日處理水及剩餘有機資源總計約2萬3千噸,原始以好氧方式處理,年排碳量1萬715噸CO2e。導入永豐餘獨家的沼氣厭氧技術後,年排碳量將可減至6,630噸CO2e。

永豐餘將原本的水處理淨化推升至轉廢為能的層次,以每年640萬度沼氣綠電發電量計算,與市電相較,相當於年減3,034噸CO2e碳排,整體年減碳排超過7,000噸CO2e。

(圖片來源:永豐餘)

葉惠青表示,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不僅能淨化民生及事業廢水,同時具備「創能、減廢、減碳」三重效益。(圖片來源:永豐餘)

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成功轉型,售予企業綠電

葉惠青強調,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的成功轉型,具備三種層次意義,兼顧台灣環境永續、能源發展,以及社會效益的整合:

  • 環境意義:廢水經厭氧處理大幅減少40%的污泥量,達到放流水標準,實現污水處理能資源化、在地剩餘有機資源能資源去化、碳排減量等多重效益。

  • 能源價值:沼氣綠電屬基載電力,發電容量因素高,可全年24小時穩定供電,補充太陽能、風電等間歇性能源,未來也將在綠電市場交易,提供規劃RE100的企業廠商。

  • 市場效益:台灣生質能電力在再生能源中的占比僅不到1%,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沼氣電力有助提高再生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全面能源永續發展。

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營運超過30年,負責桃園近兩萬戶、每日約2萬3千噸的民生及事業廢水處理,桃園市市長張善政指出,是桃園第一座綠能水資源回收中心,同時也是目前規模最大、全國第一座「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ROT方式推動,朝向轉廢為能轉型的綠能中心。

永豐餘指出,每年發電量640萬度相當於超過1萬5,600片400W太陽能板的年發電量,可滿足約1,54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並可將廢水處理中的污泥從每年1,800噸,降減到每年1,000噸。後續將積極執行水足跡、碳足跡盤查,環境教育場所認證及TAF實驗室認證,改變水廠傳統營運的模式及效能。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