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11-15
SMR、核融合是什麼?全球掀核能復興潮,技術優缺點、國際動態一文掌握
面對氣候變遷,大眾對再生能源寄與厚望,但發電量往往只能「看天吃飯」,因此具有低碳、供電穩定特性的核能備受各國青睞,《RECCESSARY》特別整理核能發電技術優缺點與國內外新進展,提供讀者一次掌握。
2024-11-14【圖解】台積電零廢中心轉動循環經濟:解密4大回收廠處理流程,為何要導入碳捕捉技術?
台積電位於「台中零廢製造中心」13日正式商轉,預計每年可削減約15億元的環境成本、年減碳4萬公噸;同時也與環境部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焚化爐設施導入薄膜碳捕捉技術。
2024-11-07TASS 2024開展!78歲台泥轉攻新能源創451億收益,專家解析企業淨零4大挑戰
台灣2023年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這不僅是減碳挑戰,更是轉型升級的契機。水泥大廠台泥6日出席「TASS 2024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提到,透過低碳轉型,去年已創造出451億元營收;現場專家則指出,若企業希望達成淨零目標,有4項關鍵挑戰需克服。
2024-11-01金管會新版「綠色轉型金融」方案6大面向整理!綠色授信2028年納金檢重點
金管會10月29日推出新版「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以5核心策略6大推動重點、共30大項推動措施,期望擴大金融支持面向與力度,協助政府與企業推動淨零轉型。同時,未來也將強化國銀綠色授信檢核機制,預計2028年開始列入金檢範圍。
2024-10-25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場重點一次看:2032年提高減碳目標、深度節能3階段推動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場會議於24日登場,主題聚焦「節能」與「永續」2大面向,其中環境部長彭啓明報告「永續長聯盟推動進展」,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則報告「深度節能推動進展」,會中也設定明年1月提出2032年減碳目標,並進速設置能源資訊平台、提出各部會減碳計畫。
2024-10-24淨零轉型釀萬人失業!電子與高耗能產業首當其衝,如何借鏡國外公正轉型經驗?
為評估淨零轉型對台灣就業人口影響,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運用模型推估對產業影響,22日提出研究報告。顯示自2013年淨零人才工作數需求從282個持續增加到2,111個,成長幅度近10倍,但對高耗能產業、電力電子等產業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2024-10-21尚泰集團強化越南永續布局!加碼光電投資,超市擬設太陽能板、充電站
為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泰國零售巨頭「尚泰集團」(Central Group)在越南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包括擴大屋頂光電設施和降低能源消耗,以降低越南電力供應不穩定的衝擊。
2024-10-18核電議題捲土重來,核安專家另一角度看小型核反應爐與電廠延役
AI 時代來臨、資料中心迅速擴張都對電力供應構成重大挑戰,電力需求持續上升,驅動各國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低碳能源轉型,具發電穩定與低碳優勢核能也捲土重來,多國規劃延役既有核電廠、開發新型小型核能技術(SMR),核能會是將來的救星嗎?對此核能安全專家有不同的看法。
2024-09-16蘇比克灣特區挑戰碳中和!投1.6億打造綠色港口,減碳計畫亮點一文整理
菲律賓的「蘇比克灣自由港區」(Subic Bay Freeport)誓言成為首個碳中和經濟特區。一系列的淨零排放措施包括制定建築物的淨零路線圖、引入碳捕集技術等,目標是在2040年底前,透過減排與碳抵換實現經濟活動的淨零排放,停止對環境產生額外碳排。
2024-09-13淨零轉型衝擊235萬勞工!台灣首份公正轉型報告提11大建議,政策如何接住這群人?
台灣推動淨零排放也帶動能源轉型,預計2030年可創造55.1萬個相關就業機會。非營利組織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12日發布報告指出,受產業轉型影響,淨零政策將影響多達235萬勞工,占全台就業人數的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