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鋼鐵業淨零動態解析:日韓歐帶頭加速轉型,台灣工業脫碳該如何布局?

歐盟、日本、韓國皆積極推動鋼鐵業低碳轉型,台灣也應提出整合性工業淨零政策,並明確規劃石化、鋼鐵、半導體的減碳路徑。

歐盟、日本、韓國皆積極推動鋼鐵業低碳轉型,台灣也應提出整合性工業淨零政策,並明確規劃石化、鋼鐵、半導體的減碳路徑。(圖片來源:iStock)

全球鋼鐵市場持續動盪,中國傾銷危機尚未結束,美國川普政府掀起的關稅戰又帶來新考驗。然而,無論外部市場如何震盪,全球鋼鐵業朝向低碳永續轉型發展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自2024年底至2025年第1季,主要鋼鐵生產地區與國家──包括歐盟、日本與韓國──均在低碳轉型上有重要的政策推進。與此同時,台灣製造部門亦在2025年初啟動討論減碳旗艦計畫,宣示將加速製造業的低碳轉型。如何在強化國際競爭力的同時,落實低碳永續承諾,將成為台灣鋼鐵產業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

日韓砸重金扶植綠色鋼鐵,鎖定大型電弧爐、熱壓鐵塊HBI技術

2024年末包含Nippon Steel與JFE在內的兩大日本鋼廠透過申請日本GX(Green Transformation) 促進法中的能源及製造工序轉型支援事業補助,以在低碳鋼鐵製程投資上進行更廣泛的布局。

Nippon Steel預計將九州工廠八幡地區的高爐轉換為大型電弧爐,擴大瀨戶內工廠廣畑地區的電弧爐,並恢復山口工廠的電弧爐運行。根據Nippon Steel 今年初公布的綠色轉型策略,其主要預計透過3大低碳技術達成碳中和目標,包含:1. 大型電弧爐、2.直接還原爐結合電弧爐以及3. 高爐結合轉爐與氫氣注入技術+CCS(SUPER COURSE50)。而本次在GX資金中主要投資標的為大型電弧爐技術。

電弧爐係採用廢鋼作為主要煉鋼材料來源,而非傳統的鐵礦石,溫室氣體排放雖然較少,然而其產量與傳統高爐有一段差距,且由於使用廢鋼作為原料,產出的鋼材品質通常也與高爐有差距。而Nippon Steel的大型電弧爐計畫目標即為:生產與傳統高爐製程相當產能與品質的鋼鐵,以實現在2030-2050年之間逐步淘汰所有既有高爐的目標。

JFE則是獲得1,045億日圓(約7億美元),預計在西日本工廠(倉敷地區)同樣建設大型電弧爐鋼廠,總投資金額3,294億日圓(約22億美元),預計產能每年200萬噸,2029年開始營運。JFE野心勃勃設定其目標是設立世界上最大的電弧爐,並成為第一個由大型電弧爐生產電磁鋼板和高張力鋼板等高品質、高性能鋼鐵產品的供應體系公司。

GX是Green Transformation(綠色轉型)的縮寫,是日本政府為了實現2050年碳中和而提出的國家級戰略,旨在透過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轉型,推動能源與經濟體系的同步轉型。GX戰略主要透過《GX推進法案》為法律基礎,由經濟產業省(METI)為負責單位。而其資金來源主要為「GX經濟轉型債券」-日本政府自 2023年起發行10年期、規模為 20兆日圓 (約4.5兆新台幣)的債券,預計促成公私部門 150兆日圓 (約34兆新台幣)的綠色轉型投資。

今年初GX鋼鐵業小組針對鋼鐵CFP(產品碳足跡)進行認定研究,參酌生產、需求兩端提出建立綠色鋼材的市場機制,包括制定價格機制、認證制度等,以促進綠色鋼材的普及與應用,亦針對綠色鋼材需求建立提出時間軸規劃,此舉可視為日本在國家層級已啟動針對綠鋼標準以及產業應用的實際討論。

而在今年2月,日本政府正式在綠鋼需求端啟動激勵措施,獎勵使用低碳鋼材的電動車輛,提供每輛最高 50,000 日圓(約330美元)的補貼。另外,也針對《綠色採購促進法》進行修法,確保公部門優先採購綠鋼。除了GX以外,另一重要資金來源為日本政府於2021年創立的「綠色創新基金」(Green Innovation Fund),亦從原先的1,935億日圓(約13.4億美元)擴大為4,499日圓(約31億美元),預計充分投入氫能煉鋼。

擴大綠色鋼鐵市場以推廣GX行動時間規劃。(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2025.1)

擴大綠色鋼鐵市場以推廣GX行動時間規劃。(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2025.1)

韓國鋼鐵大廠浦項(POSCO)則是在HBI(熱壓鐵塊)的生產布局有重要進展。根據浦項鋼鐵的減碳路徑,中短期內計劃透過擴大使用低碳燃料和原料(包含HBI),最終透過HyREX技術[1]實現碳中和。

今年3月,浦項鋼鐵與澳洲黑德蘭港鐵礦聯合發起建造生產HBI項目正式獲得西澳大利亞州政府的「投資吸引基金」(Investment Attraction Fund)資助約1,500萬澳幣(約960萬美元)。黑德蘭港綠色鋼鐵(PHGS)項目將分為6個階段,每個階段生產200萬噸HBI,最終預計每年生產1,200萬噸。目前計畫內容將以液化天然氣(LNG) 用於HBI生產的還原過程,未來計劃過渡到綠氫。

這也引發討論天然氣是否可以作為短期解決方案,以及浦項鋼鐵是否會真正轉到綠氫煉鐵的技術路徑討論。不過浦項鋼鐵也同步部屬綠氫的來源的開發,其2023年與阿曼簽定為期47年的合約建造綠氫生產工廠,總投資規模為70億美元,預計將生產5,000MW的氫能。

近年韓國政府在低碳鋼發展亦在政策策略面與補助上有許多相關措施的執行。貿易、工業和能源部 (MOTIE)在2023 年宣布了「鋼鐵業低碳煉鋼轉型發展策略」,並與包含浦項鋼鐵在內的七家主要鋼鐵廠成立合作聯盟,啟動價值1500億韓元(約1.17億美元)的低碳鋼鐵轉型基金。

另外承諾在2023年至2025年間投入269億韓元(約1987萬美元),用於開發關鍵的淨零技術,特別是氫基直接還原鐵(H2-DRI)技術。綠色金融規模將從2024年的6兆韓元(約44億美元)擴大到2025年的9兆韓元(約66億美元),並為核心碳中和技術的研發提供額外資金。在浦項鋼鐵氫能煉鋼的拓展計畫上,韓國政府則是透過一系列的投資促進措施(包含加速)與稅務措施作為政策輔助,包含:提高投資增長[2]扣除率(從3~4%調整為10%)、延長投資稅額抵免等。

南韓政府承諾支持浦項鋼鐵低碳轉型,圖為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崔相穆(中)造訪浦項鋼鐵廠。

南韓政府承諾支持浦項鋼鐵低碳轉型,圖為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崔相穆(中)造訪浦項鋼鐵廠。(圖片:南韓企劃財政部)

關稅、傾銷夾擊,歐盟鋼鐵行動計畫全面強化產業競爭力

歐洲鋼鐵業近年面臨中國傾銷與美國關稅戰的前後夾擊,加上俄烏戰爭導致的能源價格飆升,在面對鋼鐵業低碳轉型有更多關鍵性議題的著墨(包含:能源、進出口貿易與稅務調整、轉型工作機會等)。2025年初歐盟所推出的「鋼鐵與金屬行動計畫」(Steel and Metal Action Plan)則在這波亂流中提供一些指引。

「鋼鐵與金屬行動計畫」開宗明義表示目標為確保歐洲鋼鐵業的競爭力以及保護產業的未來。以《潔淨工業政綱》(Clean Industry Deal)和《可負擔能源行動計畫》(Affordable Energy Action Plan)為基礎,借鑑「歐洲鋼鐵業轉型路徑」(Transition pathway for the European metals sectors)來擬定。

行動計畫關注了6大面向:

  1. 確保金屬產業獲取潔淨且可負擔之能源;
  2. 防止碳洩漏;
  3. 促進及保護歐洲產業量能(主要是透過修訂貿易規則);
  4. 促進金屬循環回收;
  5. 保護高品質之產業就業(包括公正轉型);
  6. 透過市場創新與公共支持降低去碳化計畫的風險,並在行動計畫中一一針對不同面向提出相應具體措施。

本文舉以第6點「透過市場創新與公共支持降低去碳化計畫的風險」為例,自2022年起迄今歐盟已批准10個鋼鐵脫碳計畫,總額達近90億歐元資金補助,行動計畫中表明在研究投資面將於本年度第4季提出「煤炭與鋼鐵研究基金」的改革,進一步簡化並加速鋼鐵研究的投資,包含在於國防面向的應用;並在2026與2027年發布旗艦計畫,預計將調動約1.5億歐元資金。另在本年度也將啟動一項10億歐元的試點招標,利用創新基金(Innovation Fund)下的現有資源,支持工業電氣化。

另外是基於市場端的低碳鋼品需求建構,行動計畫亦表明在《潔凈工業政綱》(Clean Industrial Deal)中的《工業去碳化加速法案》(Industrial Decarbonisation Accelerator Act)將提議引入彈性和永續標準,這些標準可能會應用於歐盟預算、公共(甚至是私人)採購,並擴及鋼鐵與金屬下游產品(如汽車、建築、機械製造業)。並將以碳排放交易系統(ETS)數據,並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方法論為基礎,制定工業產品碳強度的自願性標籤。

分析鋼鐵業淨零2大趨勢,台灣鋼鐵去碳化仍待上位政策引導

綜觀日、韓與歐盟鋼鐵業低碳轉型與政策措施動態,可以統整出2個重點趨勢:

1. 低碳鋼鐵生產端經濟工具須到位

低碳技術的投資本身具高風險,也是企業投入低碳鋼鐵生產的主要障礙之一。無論是日本GX轉型債券或者韓國的低碳轉型基金、歐盟的創新基金(Innovation Fund)都是經濟政策工具措施,也應透過機制的設計確保在CAPEX與OPEX以及不同營運階段的投資回報,甚至盈餘的回饋等。(例如:碳差價合約[3]

2. 需求端市場建構須併行

日本的綠鋼製造連結電動車補助、低碳鋼標準建立、公共低碳採購準則等都是低碳市場需求端訊號建立的措施。而台灣在需求端的市場相較於歐、日、韓缺少汽車產業,以金屬製造(螺絲、扣件)與營造為主,更須因應這些不同產業擬定低碳鋼需求建立的策略。

台灣在2025年1月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由6大部門提出減碳行動計畫,鋼鐵業由中鋼提出減碳旗艦計畫,當中已將「高爐使用低碳原料」(熱壓鐵塊HBI)納入、「高爐噴吹富氫氣體」納入減碳措施,然尚無各類技術具體發展時程規劃。

低碳煉鋼技術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中鋼即使具備部分國營的特殊屬性,然目前仍未見以政府部門為主導的國家級鋼鐵業去碳化政策策略,除了難以連結例如氫能、碳捕捉與封存(CCS)等低碳鋼鐵技術之基礎設施的規劃,對於經濟工具引入與低碳市場建構而言也存在不足與延宕等問題。

期待接下來台灣政府能進一步提出整合性工業淨零轉型政策,以作為上位政策引導,尤應公開具體說明石化、鋼鐵、半導體業的階段性減碳目標、轉型路徑、量化檢核指標、監督機制。經濟部及相關部會應參酌國際研究與實務經驗,針對「生產端」及「需求端」設計可加速重工業(石化、鋼鐵、水泥)深度減碳的各類政策工具,並強化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等政策,以有效引導私部門資金挹注近零排放的工業創新製程。

中鋼公司減碳碳措。(來源:製造部門減碳計畫,經濟部,2025.1)

參考資料

 

[1] HyREX: 為POSCO專利的一種氫還原煉鐵技術,是一種以氫氣取代煉鐵過程中用作還原劑和熱源的冶金煤的技術,在韓國於2024年1月被指定為國家戰略技術。

[2] Increasing the deduction rate for investment growth.

[3] Carbon Contract for Difference,簡稱CCfD機制,係為一種搭配碳定價的補助措施。其由政府提供長期合約-CCfD,給予企業一固定的價格,以補償企業因投入低碳創新而增加的成本。可參考相關文章:台灣NDC 3.0減碳新目標將出爐!借鏡德氣候保護合約,重工業如何加速淨零轉型?

※ 本文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合作專欄。原文標題:〈持續轉型:全球鋼鐵業低碳政策動態與台灣的關鍵布局〉,文:方鈺宜(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助理)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RECCESSARY》的立場)

《RECCESSARY》長期徵稿,針對新能源、減碳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reccessary@gmail.com,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

小水力能助污水廠省多少電?借鑑日本地方創能經驗,分析台灣政策如何改善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