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氣候週將登場》台灣NGO出席聚焦NDC 3.0、高溫調適,今年哪3大議題受矚目?

加入收藏

(攝影:莊閔茜)

今年除TCAN外,有更多台灣環境團體前往紐約氣候週,如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世台聯合基金會亞太中心等。(攝影:莊閔茜)

被視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前哨戰的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預計9月下旬展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等NGO團體將今(17日)宣布將聯合出席。

TCAN總監趙家緯指出,今年紐約氣候週有3大重點,包括督促尚未提出最新「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的國家盡快提出、聚焦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與高碳排產業轉型,以及對美國氣候政策倒退的全球回應

不受川普政策影響,今年紐約氣候週估10萬人參加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祭出一系列打壓再生能源行動,大力推動化石燃料進展。但趙家緯認為,全球仍高度關注本屆紐約氣候週,儘管美國氣候政策出現倒退,預期仍將吸引逾10萬人參與,包括5、6位國家元首、20多位部長級官員,以及50多名跨國企業執行長與會,傳遞「氣候行動已無倒退空間」的明確訊號,各界仍需積極提出解方。

趙家緯指出,美國上半年新增能源中,近9成仍來自太陽能、儲能與風力,顯示能源轉型的趨勢並未因川普上任而逆轉。

其中紐約氣候週的一大重點,是為11月的COP30累積政治動能與具體承諾。趙家緯表示,COP30的焦點在於各國政府提出2035年的減碳目標。然而,目前僅有30多國提交NDC 3.0,占全球碳排僅21%,國際社會希望能將提交國數從32國提高到100國。

另一焦點則放在企業與私部門的轉型。趙家緯提到,今年的重要訴求之一是「新建AI資料中心不應依賴化石燃料」。此外,關鍵製造業的減碳承諾也受到關注,他預期汽車品牌將宣布更積極的綠色鋼鐵採購目標。

紐約氣候週的規模與熱度,已成為觀察COP30的重要指標。趙家緯指出,這也是國際社會針對川普政府上任近一年來一連串氣候政策倒退的集體發聲平台。與會各方將討論如何因應美國擴大天然氣輸出、美國碳邊境稅後續影響,以及加速鋼鐵等關鍵產業的減碳行動。

(圖片來源:Climate Week NYC 2024)

今年的紐約氣候週將在9月21日至28日舉行,標語為Power on,將目標理念轉化成行動。(圖片來源:Climate Week NYC 2024)

高溫人人有感,氣候調適也是今年活動重點

即將在巴西舉辦的COP30,預計聚焦在自然解方跟氣候行動,此次環團也提及全球氣候變遷下高溫衝擊日益加劇的議題。

近年極端高溫人人都有感,已成為致命的氣候威脅,台灣頻發高溫警報、美國6月溫度也來到37℃,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惠萍表示,邊緣化群體往往是最受衝擊,也最缺乏調適能力的一群。將與TCAN合辦「脆弱族群的高溫調適對策論壇」,與國際社會共同探索如何打造兼顧公平、包容且有效的抗高溫調適行動解方。

主婦聯盟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也指出,近年極端高溫帶來的危害已經愈來愈明顯,2023年7月有887人熱傷害就診,去年7月來到1,188人次,今年從6月至8月就已超過1,700人,顯示台灣的高溫調適仍需要更長期的做法,高溫調適目前仍未納入《災害防治法》。

吳心萍舉例,目前美國推動「高熱長」制度,台灣現在的永續長制度未納入高溫議題,多數縣市作法仍停留在單點式降溫,呼籲中央與地方未來都應持續深入模擬、盤點易受衝擊族群並設計應對機制。

她認為,適當的再生能源設計不僅能回應社區需求,還能作為調適工具。她以主婦聯盟在關渡國中公民電廠實測顯示為例,太陽能板遮蔭可讓教室溫度下降4.2℃,停車場車輛溫度更可相差20℃,顯示屋頂太陽能板有調適與減碳雙重效益。

延伸閱讀》氣候調適起步走2》氣候調適如「抗癌」作戰,台灣從高溫衝擊下手——專訪環境部長彭啓明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